| 网站首页 | 雁过留声 | 旅游动态 | 光大公告 | 地接线路 | 组团线路 | 联系我们 | 公司简介 | 景点票价 | 宾馆酒店 | 景点介绍 | 旅游常识 | 旅游饮食 | 旅游健康 | 旅游宝典 | 酒店预定 | 线路预定 | 旅行社名录 | 导游风采 | 光大图库 | 导游词 | 光大 | 云台山 | 
您现在的位置: 河南省焦作光大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专业接待云台山、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 >> 光大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历史名人           ★★★ 【字体:
历史名人
作者:jzgd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14    

焦作历史名人

 

   焦作市地处豫北怀川平原,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这片捏土于掌,道生澧泉的肥沃土地,地灵人杰,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怀川大地,山阳之土的富饶宝藏的养料,丰实文化知识的乳汁,膏腴山川的摇篮,培育一批不拘一格的历史人物——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及诗人、文豪、画家等。他们在成就国家大事或科研成就或文学艺术业绩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名。他们为民族、为国家、为正文、为探索科学艺术和健身之道的奥秘呕心血,献生命而所不辞的精神,使我们倾心仰慕,世代相传,永世不忘。

 

七十二贤士之一----卜 商


卜 商(公元前507-?年) 字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今温县)人,为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天命论的创始人,在治学上提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等观点。为孔子著作的传世人,他的《诗序》被后人视为不朽之作。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嵇 康
      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生之道,著有《養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後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鍾會有隙,被譖於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
     
阮 籍
     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謹慎避禍的態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託,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於散文和辭賦。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另又存賦六篇,其中述志類有〈清思賦〉、〈首陽山賦〉;詠物類有〈鳩賦〉、〈獮猴賦〉。考《隋書.經籍志》著錄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張溥輯《阮步兵集》,收《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黃節有《阮步兵詠懷詩注》。
     
山 濤
     山濤(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遊。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司馬師執政後,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鍾會作亂於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鄴。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餘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僕射等。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准。後拜司徒,復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向 秀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 伶
     刘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阮 咸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王 戎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玄学鼻祖----王 弼

王 弼(226-249) 字畏嗣,魏山阳(焦作)人,“正始名士”之一,对《老子》、《易经》很有研究。提出了以“贵无”为主的玄学体系。其所注的《易经》、《老子》现所盛行。

 

乱世枭雄----司马氏集团


谋比诸葛----司马懿

  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司马氏家庭 从司马懿(河南省温县人)始,祖孙三代,是我国三国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司马懿,出身士族。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后任太子中庶子,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为魏重将。曹芸即位,他和皇族曹爽受遗诏辅政,嘉平元年,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师、昭相继专权。后追为宣帝。

司马师

    司马师,懿的长子。继其父为魏大将军,专国政。嘉平元年废魏帝曹芸,立曹髦。次年病死,其北司马昭继为大将军。后追为晕帝。

司马昭

    司马昭,懿的次子,继其兄司马师为魏大将军,专国政,并日谋代魏,魏帝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甘露五年,杀曹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发兵灭蜀汉,自称晋公,后为晋王。死后数月,其子炎代魏称帝,追昭为文帝。

司马炎

司马炎,即晋武帝,晋朝的建立者,司马昭之子。咸熙二年继昭为相国、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咸宁六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规定按官品高低占田,并准许依官品荫庇亲属和占有佃客、衣食客,不纳赋税,加强了门阀制度。又大封宗室,种下其后皇室内讧的根源。生活荒淫。死后不久,全国就重新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文学家韩愈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阳(孟州市)人。其先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贞元进士,任监察御史,以事贬为阳山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辈、西汉古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所作《原道》、《原性》,强调自尧舜至孔孟一脉相承的道统,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又认为人性有上、中、下三品之分。但在《师说》中,却又承认'人非生而知之者',并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合理见解。其诗力求新奇,以文入诗,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行世。

 

朦胧诗鼻祖----李商隐


诗人李商隐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内(沁阳)雍店(今新店)人。晚唐著名诗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 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候》等较突出。'无题'诗也当有所寄寓,至其实际含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而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传世;文集已散失,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李商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小官僚家庭。他少有才名,十六岁时古文写作已崭露头角,十九岁那年以文才得到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聘为幕僚。在令狐楚的指点下,李商隐很快又成为骈文名家。三十五岁时,得中进士。就在这年冬天,令狐楚去世,李商隐失去幕职,参加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并和王茂元的女儿结婚。当时,牛僧儒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属于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无视朋党之争,转依王茂元门下,牛党中人就骂他“背恩”、“无行”。此后牛党得势,李商隐一直受到排挤,在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四十六岁那年,终于怀着报国无门的悲愤,寂寞地离开了人世。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唐王朝从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正义感  的诗人,他的诗多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昏聩腐败,勾心斗角,对研究晚唐历史和诗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传世名著有《樊南文集》、《玉溪生诗集》。
  李商隐诗的艺术成就,最高的要数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深情绵邈、绚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  题》)。他还善于用典,借用恰当的历史类比,使不便言明的意思得以畅达,使平淡的内容显  得新鲜。这正是李商隐诗能够得以千古传诵、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画坛巨匠----郭 熙

    郭 熙(约1020-1100) 字淳夫,温县岳村乡西郭作村人,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其作品国内外存不足20幅,有《早春》(现存台湾)、《溪山秋霁》(现藏华盛顿夫芮耳美术馆)、《窠石平远》(现存故宫博物院)等。有绘画理论巨著《林泉高致》。

 

天官----许 衡

    
     许 衡,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思想家,河内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李封村)人.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他是元代初期的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鉴于当时干戈扰攘,民生凋敝的势态,一再向元世祖建议要重视农桑,广兴学校,以'行汉法'作为'立国规模'。他说:'古今立国规模,虽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民心。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从而可知,许衡的政治理想是要实行儒家的仁政以获得民心。至于获得民心的关键,则在于实行'汉法'。由于这一'立国规模'的确定,中原广大地区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安定。许衡还与刘秉忠、张文谦等一起定官制、立朝仪,对元初政局稳定、经济生产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许衡长期担任国子监祭酒,主持教育工作,承宣教化,不遗余力。许衡以'乐育英才,面教胄子'为宗旨,故其门下不仅有大批汉族学生,还有不少蒙族弟子。他施教的原则是'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即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许衡奉元世祖之命,负责培养一批蒙古贵族子弟,在他的辛勤教育下,这些不懂汉文的青年也都成为'尊师敬业'的优秀儒生。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致位卿相,为一代名臣'。许衡对待学生'爱之如子',从生活到学习无不关怀备至。他对待自己则从严要求,'夜思昼涌身体力行,言必揆诸其义而后发'。因此,在许衡的熏陶教育下,'数十年间彬彬然,号称名卿士大夫者,皆出其门下矣。'所以,许衡通过传道授业,对于汉、蒙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许衡精通天文、历算。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以海宇混一,宜协时正日',故须摒弃沿用已久舛误甚多的金代(大明历)而创制新历。于是,遂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王询、郭守敬为副,共同研订。经过全们的积极努力,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终于完成了这一艰巨复杂的任务。在此期间,许衡以年届七旬的高龄,辛劳擘划,艰苦备尝。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天文仪器,在全国各地修建27所观测台,进行实地观测。制订了《授时历》。他用近世截元法代替了上元积年法,并推算出了365. 2425日为一年,这个结论,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数字只差26秒,比欧洲著名的《格列高利历》还要早三百年。《授时历》使用的时间,前后达363年(公元1281年~1644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重大改革。明初著名学者宋濂赞扬许衡等的功绩说:'至元十三年,世祖诏前中书左承许衡、太子赞善王恂、都水少监郭守敬改订新历,……自古及今,其推算之精,盖未有出于此者也。'这是十分中肯、公允的评价。许衡对程朱理学的造诣也是很深的,对程朱理学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提出了'命''义'之说。许衡精研程朱理学而不拘泥,提出了著名的'治生论。'他说:'言为学者,治生最为要务。'许衡是元代儒学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人。元代有人赞扬他说,'继往圣,开来学,功不在文公下。'明代大儒薛 则称为之'朱之后一人'。其著述有《许文正公遗书》八册十二卷传世;《元史》有传,述其生平历程,《宋元学案》有《鲁斋学案》,记其理学思想。

 

布衣王子-----朱载堉

 
      '布衣王子'朱载堉(1536-1611)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字伯勤,号山阳酒狂仙客,又号狂生。生于公元1536年,卒于1611年,谥端清,史称'端清世子'。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郑藩六代世子,然而他不贪恋王宫奢华生活,却忘我探寻科学的奥妙。成为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数学家和天文历算家。
  朱载堉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八岁就能吟诗。据清代康熙三十二年《河内县志》记载:'朱载堉儿时即悟先天法,稍长,学无师授、辄能累黍辨黄钟。'他年轻时就立志要'述家学,承父志',在他父亲和外舅祖何瑭的影响教育下,精心研究学问。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他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瑟谱》;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律历融通》一书问世;时隔三年,也就是公元1584年,他又完成了科学名著《律学新说》,第一次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及计算方法,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的创造,比西方人发明此律要早一百多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朱载堉不仅是十二平均率理论的提出者,也是这一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他根据十二平均率的理论反复研制、创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发音准确的乐器--'弦准',这就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现在他的十二平均率的理论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围绕十二平均率的计算问题,他还首创了用珠算开平方,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换算方法。在天文历法方面,他还精确地计算出了回归年的长度值,测定出了当时北京的地理纬度和地磁偏角,其精确程度和现在用科学仪器测算的基本相同。在舞蹈艺术方面,他不仅确定了较为完备的'舞学'的理论,而且还规定了有关舞蹈的内容,描绘出了较为详尽的舞图和舞谱。
  他一生著述很多,除上述和已收入他的名著《乐律全书》里的著作之外,主要的还有:《韵学新说》、《先天图正误》、《律吕正论》、《嘉量算经》、《圆方勾股图解》、《律吕质疑辨惑》等。在世界文明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文化丰碑。
     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研究朱载堉的呼声越来越高,1982年,沁阳开始了朱载育在沁史迹的调查,1984年,全国音协发起了朱载育《律学新书》成书400周年纪念活动。1986年,通过在郑州和沁阳两地举办的《纪念朱载育诞辰450周年暨全国学术讨论会》,把对朱载育的学术活动推向高潮。1991年,朱载育纪念馆的建立和开放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他的学术成果,早在16世纪末就传到了国外,正象英国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说的那样:“由任何一个接触过中国思想的旅行家必定记录下来多么小的一张便条,就能将这个思想(十二平均律)传递到欧洲的数学家和音乐家之中”。
     直到今天,西方有许多国家仍在研究他的学术成果,他的发明,创造在现代高科技时代仍被广泛应用,无法超越。正象1997年江泽民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的那样“明代朱载育首创的十二平均律,后来成为国际通行的标准音调”。

 

何 瑭

     何 瑭(1474~1543)字粹夫,号柏斋,生于武陟县头铺营村(今何营村)。明学者,世称柏斋先生。著有《阴阳律吕》、《柏斋文集》等12卷著作传世。

 

太极祖师----陈王廷

    

      陈王廷(1600-1680年)字奏庭,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太极拳创始人。他融诸家之长于一炉,创编了太极拳术,成为当今风靡世界的太极拳之源,被中外太极拳界尊为鼻祖。

 

拳圣----陈发科

 
陈发科(1887-1957年)温县陈家沟人,著名太极拳大师。他混元内气雄浑虚灵,缠丝内劲刚柔兼备,太极推手出神入化。1928年在北京立擂17天未逢敌手,名震京都,誉满武林,人颂“太极一人”。自此陈氏太极拳的真正功夫和面貌方为外界所认识和称道。他在北京授拳,使长期以来一直寓于一 隅、家传秘练的陈氏太极拳从此公开流传于世,发扬光大,开创了陈氏太极拳传递发展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太极拳运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他被国外武术界人士尊称为“拳圣”

 

民族英雄----曹 瑾

      曹 瑾(1876-1849年) 字怀璞,号定庵,清河内(今沁阳市)人。1837年任台湾凤山县(今高雄县)知县,兴修水利,造福于民,后世誉其建的渠为“曹公圳”;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率领乡勇抗击英军,使英军屡遭失败,始终没能登上台湾岛。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

   
       宋学义(1918-1971年),王曲乡北孔村人,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
       学义参军后,父亲带领全家逃荒,哥哥被压死在山西大同煤矿,婶母、堂弟相继死于日军刺刀下,姐姐、妹妹先后卖给本县杨香村和江苏徐州。不久,父亲因贫病交加也离开了人间。
       1941年秋,日军华北司令部集中兵力,对晋升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9月25日,驻扎在狼牙山周围的界安、龙门庄、北楼山、营头的敌人约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九路向狼牙山发起进攻。当天,驻扎在狼牙山的八路军,在连续打退敌人10几次进攻以后,决定留下宋学义所在的七连六排二班,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他同班长马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福才、胡德林坚守在东山口。他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同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决战。当夜,宋学义和四名战友进入阵地,把手榴弹捆成捆,以弹代雷,埋于山腰各处,然后分五路隐蔽起来,放冷枪把3000多敌人紧紧牵住。天亮后,日军发现山顶架设有电台天线,到处有枪声,以为八路军主力被包围,便向狼牙山发起进攻。结果踏响半山腰里的地雷,大批日伪军被炸死、炸伤。日军恼羞成怒,用大炮向狼牙山猛烈轰击。宋学义等5名战士在敌人打炮时隐蔽起来炮火一过,他们又用枪弹、手榴弹袭击敌人。这样边打边往山顶退,把日军死死牵制在狼牙山上。当宋学义及其战友撤到三面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时,敌人一次又一次向上冲锋,五壮士先用枪弹、手榴弹,后用石头接连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光荣任务。共产党员马保玉在火线介绍宋学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宋学义等5名战士掷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毁枪支,纵身跳崖后,班长马保玉和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树丛挂住,学义腰部受重伤,他们第二天被接回部队,送往野战部队医院进行治疗。晋察冀军区召开庆功会,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把军区颁发的“坚决顽强”的五星奖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胸前。
         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任农会主席,并与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
         1947年,宋学义得知家乡解放,遂和爱人一起返回沁阳北孔村。返乡20多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多年任县、公社党委委员和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积极分子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宋学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1971年6月26日在郑州逝世。遗体安葬在沁阳烈士陵园。1979年6月23日,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当代武松----何广位

 
《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情景使人心驰神往。口碑相传中,武松逐渐成为侠肝义胆、为民除害的象征。仿佛是为了印证武松的故事并不是千古绝唱,在20世纪的中国大地上,也涌现出了一位擒虎缚豹的民间英雄,他的名字叫何广位。
  何广位从这种历史的意义上说,他是一位英雄。但是从今天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他的那些赫赫战绩只能成为历史,成为他英勇无比的个人魅力的证明。
  何广位堪称古今外赤手空拳擒得猛兽最多的人。他一生擒缚老虎7只、野牛9头、豹子230只、野猪800余头、狼1000余只,其他的如蟒蛇狐獾,更是数不胜数。
  何广位今年九十有八,个头中等偏上。他霜眉雪发,白髯飘胸,一双睿目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善恶;他筋强骨壮,步履轻捷,说起话来音出丹田洪亮如钟似乎要撞碎山谷。只有历经人间沧桑而又健康长寿者才会有如此风采。
  他是狩猎者,却很少猎杀野生动物;他是真正的武术家,却很少与人动手比武;他是平民百姓,声名却远播海外;他是奇人义士,却又平和宁静。
传奇经历:人间自有神奇在
  1905年何广位出生于安徽宿县何家牌坊村,现居旷世文宗韩愈的故里河南省孟州市。他居住的小山村叫武桥村,巧合的是,这个小山村就是宋时武松发配孟州路遇孙二娘的地方。
  天生是深无底止的“橡皮肚子”。7岁时父母刚借来的3斤麦种,被他在父母外出时吃得干干净净。父亲回来询问,广位哭着说了实话,父亲不信,把家中仅剩的10余个菜团递给广位,转眼间被他一扫而光;1955年,在山西永寿县罗山村,山民为感谢他为民除害(活捉了使人畜经常受到伤害的豹子)而大摆宴席,他一次喝西凤酒17斤;1966年,河南省济源县领导因他捉豹有功,决定管他一顿饱饭,何广位在连咸菜都没有的情况下,一顿吞下了62个馒头……
  新中国狩猎生涯的缘起。解放前何广位捉虎擒豹是为了生存。解放以后,在安徽、陕西、河南等地的山村有豹子横行乡里,不是这个村的人被豹子吃了,就是另一个村子的某户人家的羊被叼走了。在家乡已被安排到乡里工作的何广位陆陆续续听到这些消息后,主动向组织申请当猎户,组织上理解并支持这位解放前就因抓豹而闻名中外的人的想法,从此,何广位开始了在新中国的狩猎生涯。当时,他的目标是每一只豹都活抓,然后送到各大城市的动物园供人民群众观赏。
  该出手时就出手。1955年在陕西省永寿县小罗山,何广位迂回到离豹不远的石头后面,当豹踱着方步侧对着自己的时候,一个箭步跃了过去,用两手分别揪住豹头和豹尾,两胯紧紧压在豹的前肋和后胯,然后迅捷地腾出右手,先打豹子一拳,使之昏厥过去,随之,解下绳子把豹的两前腿反绑在豹的后背上,将两后腿捆在豹的肚子两侧。这只豹送到西安公园引起轰动,当地政府特发给广位700斤小米、100元钱、10双袜子作奖励,《西安日报》还作过连续报道。
  也曾被豹子伤过一回。何广位年过花甲的时候,曾在6天内空手活抓了8只豹。不过,豹子是比虎还凶的猛兽。1976年春天,年近古稀的何广位刚把一只豹子塞进笼子里,当地生产队长冒失一拍何广位的肩膀,结果何广位手一松劲,豹子冲破笼盖向山坡下遁去。何广位追到一个石崖处,豹子从后面用前抓搭着他的肩头,张开大嘴就向他的后脑和头盖骨咬去,在被咬住的瞬间,何广位一个左转身,同时左拳打出去,把豹的四只獠牙都打断了,接着右手立刻提起豹耳,对准豹肚踹出一脚,一声惨叫后,豹子死了。这是何广位一生打死的唯一一只豹,而他头上也留下了两排伤痕。
  力大无比扬国威。1985年7月24日,日本东京电视台以高柳为首一行5人来中国给“活武松”拍专题片。但一看到何广位,高柳一行就摇头,不相信这老人就是活捉恶豹的英雄。当何老汉单手把80多斤的大石锁舞动了十几下,把一块700余斤的水泥板搬到一米多高的砖墙上时,日本人惊得目瞪口呆。
  钻狼窝、栖虎洞,足迹遍布20余省、32条山脉的何广位在狩猎的过程中,逐渐感觉豹子等珍贵动物越来越少了,于是把最后一只徒手擒捉的活豹捐赠全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之后,被誉为“当代武松”的何广位主动从狩猎岗位“下岗”了。与此同时,作为河南省政协委员的他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议,尽快为保护野生动物立法。这是《野生动物保护法>>

文章录入:jzgd    责任编辑:jzgd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沿革
    焦作简介
    历史文化
    经济建设
    自然资源
    名优特产
    城市名片
    焦作之最
    ?
    新疆地区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